
近幾年,伴隨著消費升級的進一步深入,廣大消費者在選購大家電產品時候也愈發注重體驗,以電視為例,高清、4K/8K、全麵屏等等關鍵詞早已被大家熟知。
在今年剛剛結束的雙十一中,OLED電視又成了消費者的新寵。
在進入到11月以來,京東、蘇寧等電商平台都發起了大規模的促銷預熱活動,但是在活動中,OLED電視無不例外的成為了主角。
根據數據顯示,在京東11.11全球好物節上,OLED電視成交額同比增長了400%;蘇寧方麵,上半年OLED電視銷量同比增長了74%。
根據奧維雲網數據顯示,國內彩電市場第三季度銷量同比下降3.6%,銷售額同比下降10.4%,連續四個季度下滑。
但是OLED電視2019年上半年出貨量為120萬台,同比增長了21%,高端的OLED電視強勢完成逆增長,已經成為了市場競爭中的一片紅海。
消費者購買液晶欲望降低? 在目前的電視市場上,液晶電視還是主流,但是低價似乎成為了液晶電視的主旋律,以55英寸電視為例,很多品牌的液晶電視已經將價格下探到千元檔位。
從近幾年電視整體銷量來說,無論是廠商還是消費者,對於生產和購買低價液晶電視的欲望都持續走低。
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高端4K大屏電視、OLED電視、QLED電視以及激光電視則在銷量上突飛猛進,形成電視行業新的突破點,也成為了廠商更加關注的品類。
由於目前市場上的主力消費人群已經變為80、90後,他們對電視有更豐富的多元化需求,比如影音、遊戲等,對於這樣的消費者,中高端電視必然會成為他們的第一選擇,而很多廠商也發現了這一點。
高端電視亂局:OLED/QLED之爭 說到中高端電視,避免不了的就是OLED和QLED選擇問題,因為它們幾乎是目前主流中高端電視的標配,兩者不免有一番比較,那麽它們之間有什麽區別呢?
我們先來看看QLED電視,QLED采用無機晶體材料,其工作原理與普通LCD電視類似,穩定性非常高。
在色彩上QLED電視比傳統LCD電視色域更廣、色彩更準,但和OLED電視相比在色彩方麵就沒有優勢了,在黑色純度和對比度上則更明顯不如OLED電視。
總體來說,在顯示效果上QLED量子點電視隻能算是LCD電視的升級。
而OLED電視方麵,OLED具有自發光特性,使之相較於需要依靠背光源照射發光的液晶屏幕而言,不會存在漏光現象,畫質呈現更加清晰,色彩更加真實飽滿。
在色域表現和可視角度上也有明顯的優勢,OLED的NTSC標準色域可達110%。
並且OLED電視則擁有更廣的色域表現與可視角度,即使自側麵視角觀看電視也不會產生色偏,帶來的是用戶觀看體驗的大幅提升。
雖然OLED看上去更好,但是它也飽受了“壽命短”、“燒屏”、“價格貴”等非議,但是,為什麽筆者還是認為它才是電視的未來呢?
OLED?為什麽? 首先,我們先來回應一下大家對於OLED電視的質疑:
一、壽命短 其實,最早OLED電視壽命短的說法來自於2013年,那時候流傳OLED電視的壽命隻有5000小時,但是,隨著OLED技術的成熟,LG Display生產的OLED產品使用壽命已經可以確保50000個小時以上,也就是說一個家庭每天觀看電視8小時,那麽可以擁有17年使用時間,所以現在購買OLED電視,壽命問題基本上不用有顧慮。
二、燒屏 與其說OLED燒屏,不如說它是“圖像保持”,因為長時間觀看一個靜止畫麵時,在屏幕上就會出現畫麵陰影,但是,在觀看其他節目幾分鍾後,陰影就會消失。但是,如果觀看一個靜止畫麵時間超過8小時,燒屏的現象還是有幾率會發生的。
三、價格 價格昂貴是很多人對於OLED電視的第一印象,確實起步價動輒萬元以上的電視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。
但是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,在10幾年前,當初液晶電視剛剛普及的時候,售價相比OLED電視更誇張,一款32英寸液晶電視價格就已經破萬。
而隨著技術的發展,產能的增加,僅僅幾年之後,液晶電視價格極速降低,也紛紛進入到普通人家。
而OLED電視也是如此,在2019年8月,LG Display廣州OLED項目宣告正式投產,預計到2021年底產能可達到9萬片/月,屆時,OLED電視成本將會持續降低。
在未來,顯示技術仍然會不斷的發展和革新,高端電視的選擇也肯定不僅僅局限於此。
但是就目前而言,筆者認為OLED電視無論是色彩還是畫質都是更優的選擇。
其實對於消費者而言,電視就是一個載體,雖然高端產品可以給用戶帶來更優質的體驗,但裏麵呈現的內容,無論是影片、賽事還是遊戲,才值得大家更多關注。
所以高端也好,中低端也罷,隻要適合自己,物盡其用就足夠了。